美国专家万万没想到打破芯片技术壁垒的竟是一位中国老太太

  

美国专家万万没想到打破芯片技术壁垒的竟是一位中国老太太

  美国专家万万没料到,最终打破芯片技术壁垒的,竟然是一位80多岁的中国老太太!

  出生于1936年,享年86岁,是她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,但网络上几乎找不到什么对她的采访。

  她是让西方国家闻风丧胆的中国老人,瘦弱不堪的身躯,却投身于科学技术事业芯片制造计划,她就是中国龙芯之母,科学家黄令仪。从2018年开始,这位老人家每年为国家节省了2万亿元,这相当于整个广州市一年的GDP。

  这个老太太的画像被贴在华为食堂的走廊通道上[赞]。然而,直到4月20日这位巨星陨落,与世长辞,许多人才第一次得知他的名字——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。

  1936年,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黄令仪女士出生在广西南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。儿时目睹家园被战火摧毁、听到子弹狂飞的声音、见证无数家庭支离破碎,这些画面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。自那时起,她立志要为中国的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  尽管她的父母生活条件艰苦,但他们很看重女儿的教育。在那个封建思想盛行的年代,黄令仪的父母坚持让她上学,从不限制她追求自己的爱好。在开明的家庭教育下,她从小对科学技术充满热情,立志要通过科学为祖国做出贡献。1951年,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。为了在热爱的领域做出一番成就,她在大学期间潜心学习,对半导体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毕业后,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清华深造,攻读半导体专业。并创建了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,为中国的半导体二极管研发奠定了基础。

 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,中国的芯片技术刚刚起步,与国外存在着巨大的差距。黄令仪毕业后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,自己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。

  她深知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科技的较量,芯片的研发至关重要。1962年,黄令仪加入中科院,开始了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。然而,就在技术发展即将迎头赶上世界水平之时,由于经费紧张,研发不得不暂停。

  在这个过程中,她没有气馁,而是重回实验室,与学生一起扎实地开展研究。为了使中国的芯片技术迎头赶上,1980年代初,已经40多岁的黄令仪被选派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学习交流。她参加了一场国际芯片技术展览会,仔细查看了各国展出的芯片产品,但没看到一个印有“中国”字样的展品。这给了她很大的触动,也更加坚定了她为中国芯片事业奋斗的决心。

  回国后,黄令仪全身心地投入到芯片技术的研发工作中。2001年,中科院再次向全国发出集结令。此时的黄令仪已经年届65岁,本该退休安享晚年。然而,她毅然再次出山,投身于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事业。尽管经费不足、困难重重,但她坚信中国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辉煌。在她的带领下,团队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,终于在2002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通用CPU芯片——“龙芯1号”。这在中国芯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随后,黄令仪继续指导团队,相继研发出了龙芯2号、3号芯片。

  中国自主研发的CPU芯片问世,标志着我国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局面。如今,装备自主研发芯片的北斗导航系统、歼-20隐形战机等已经在保卫国家安全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。高铁、火箭、卫星等重要领域也已经实现了核心部件的自给自足。

  黄令仪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和坚守本分。正是有了像她这样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,中国才能在科技上慢慢的提升,保障国家安全,提升综合国力。

  正是有了黄令仪院士的默默付出和辛勤努力,中国才有了高精尖的半导体技术。她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,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新的芯片,让中国在科技领域逐渐崭露头角。

  黄令仪院士的奉献精神和卓越成就将永载史册。我们该永远铭记她的名字和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。她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!黄令仪的精神永远可以让我们学习和传承。

  这才是专家让所有中国人尊敬的人。这才是我们年轻人奋斗的目标和动力,而不是整天哪位明星的新闻,老一辈创造的价值,更需要年轻一代的传承。敬佩敬仰!她把她所学所用都无私奉献给国家!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!她的事绩应列入中小学教材,以树立新一代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。



上一篇:选校必看!英国院校电子电气工程硕士项目推荐+申请要求! 下一篇:罕见!雷军亲自站台!小米照明产品再升级米家小夜灯应用广泛引关注

Copyright © 2014 企鹅电竞网页版入口_官网网址 Kuangtong Electric(China) Co.,ltd All Rights Reserved

鄂公网安备 鄂ICP备14019055号-1